TTC 指出,現在無人機資安聯合驗測實驗室的檢測量能其實遠高於需求,一個月約可檢測 90 款無人機,但是過去一年內卻僅有 22 種機型無人機通過產品資安檢測。
(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蘋果目前並無在印尼設廠生產,但投資1.6兆印尼盾(約9,800萬美元)在印尼開設三所Apple Developer Academy,提供程式編碼、設計、行銷和專案管理等課程,培養iOS App技術人才,第四所將落腳峇里島。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703223425197-0); }); 路透社、CNBC等外媒報導,庫克再度訪問東南亞,16日才抵達印尼首都雅加達,17日就來到印尼總統府,總統佐科威親自接見。其中以越南受惠程度最大,已逐步發展成蘋果第二大生產基地,僅次於中國,生產iPhone、iPad、Apple Watch和MacBook等蘋果主力產品。因應中美貿易戰及中國勞工成本上漲,近年來,蘋果開始增加中國以外的布局,將生產地分散到東南亞國家,熱門的轉移地點包括越南、印度。首圖來源:達志影像)。佐科威拋出希望爭取印尼成為蘋果供應鏈的重要一環,庫克回應,印尼投資潛力無窮,將「認真考慮」布局印尼,如果未來要建置新生產基地,印尼是可以考慮的地點。
蘋果(Apple)執行長庫克(Tim Cook)正在出訪東南亞,16 日抵達印尼,17 日會見印尼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庫克透露「考慮在印尼建立新供應鏈」,因應蘋果產地多元化的規劃報導指出,東芝經營團隊正在制定裁員計畫,且將在5月和工會展開協商、確定各事業部門的裁員人數。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703223425197-0); }); 根據國際再生能源機構(IRENA)資料,截至 2023 年底,日本累計太陽能裝置已達 87GW,去年新增太陽能也有 4GW 好成績
棄光狀況也隨著太陽能裝置量增加而變得更嚴峻,再生能源研究所表示,2021 財年前,棄光情形僅限在九州地區。Solar, wind energy curtailment skyrocketed in Japan in fiscal 2023(首圖來源:Unsplash)。該研究所表示,容量低於 10 kW 的小型太陽能電廠不會受到影響,目前棄電狀況也多其中在太陽能領域,因為白天與春季太陽能表現良好,用電需求卻又最低,之後將建議官方把經濟調度和負電價作為未來幾年減少棄光的解藥。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都為靠天吃飯產業,雖然天氣好時發電量飆升,足以支撐許多家庭、工業用電,但有時用電需求沒那麼高,因此就得人工棄電(curtailment)。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703223425197-0); }); 根據國際再生能源機構(IRENA)資料,截至 2023 年底,日本累計太陽能裝置已達 87GW,去年新增太陽能也有 4GW 好成績。資料指出,2022 財年及 2021 財年再生能源削減量分別達到 0.57 TWh 及 0.53 TWh。
為了維持電網供需平衡,棄電確實是方法之一,但會損失許多潛在有用能源,還有可能會影響購電協議,因此近年來鋰離子電池等儲能系統頗為熱門,可以儲存多餘電力外,在再生能源波動、缺電時也能迅速提供電能,又或是以幾毫秒到幾天的時間來進行能量釋放,穩定電網供電。日本再生能源研究所根據經濟產業省資料指出,太陽能和風能棄電量從 2018 財年的 0.10 TWh 增加到 1.76 TWh,是澳洲和美國加州的兩倍多。日本再生能源裝置量增加速度快,但用電需求沒那麼高,2023 年 4 月到 2024 年 3 月間,日本棄光棄風量激增。如今除了東京外,棄光現在正在影響日本所有電力系統,九州的情況尤其嚴重,預計 2023 財年棄光與棄風率將達到 7%
金融時報3月報導,為反制美國制裁,中國已於去年12月制定新規,要求鄉鎮級以上政府機關電腦禁用英特爾、超微等美國晶片,展現推動半導體產業鏈自主可控的決心。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703223425197-0); }); 華爾街日報、CNBC等外媒報導,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工信部(MIIT)已指示國內數家最大型電信商於2027年前逐步汰除用於核心電信基礎設施的外國晶片,英特爾和超微預料將受到最大衝擊。過去中國雖力圖降低對外國晶片的依賴,卻因缺乏優質國產晶片而受阻。FactSet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為英特爾的最大市場,貢獻約27%營收。
消息人士透露,中國此舉對英特爾和超微影響最大,因中國和全球網路設備中使用的大部分核心處理器正是來自這兩大科技巨頭,不過,影響程度目前仍未知。超微股價12日重挫4.23%,收163.28美元。
首圖來源:shutterstock)延伸閱讀:AMD 從高點大幅修正,多頭仍堅定看好 MI300 潛力。(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
對超微是第三大市場,貢獻約15%營收。英特爾股價則下挫5.16%,收35.69美元。美中科技戰逐漸升溫,市場傳出,中國已要求大型電信業者 2027 年前逐步淘汰外國晶片,英特爾(Intel)、超微(AMD)首當其衝,股價 12 日雙雙重挫。據悉,中國當局勒令國營電信營運商檢查其網絡是否大量使用非中國製晶片,並要求在期限前汰換。不過,業者現在已有更多國內的替代採購選擇,反映中國製晶片的品質或許已變得更加穩定、良好金融時報3月報導,為反制美國制裁,中國已於去年12月制定新規,要求鄉鎮級以上政府機關電腦禁用英特爾、超微等美國晶片,展現推動半導體產業鏈自主可控的決心。
消息人士透露,中國此舉對英特爾和超微影響最大,因中國和全球網路設備中使用的大部分核心處理器正是來自這兩大科技巨頭,不過,影響程度目前仍未知。首圖來源:shutterstock)延伸閱讀:AMD 從高點大幅修正,多頭仍堅定看好 MI300 潛力。
美中科技戰逐漸升溫,市場傳出,中國已要求大型電信業者 2027 年前逐步淘汰外國晶片,英特爾(Intel)、超微(AMD)首當其衝,股價 12 日雙雙重挫。FactSet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為英特爾的最大市場,貢獻約27%營收。
對超微是第三大市場,貢獻約15%營收。超微股價12日重挫4.23%,收163.28美元。
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703223425197-0); }); 華爾街日報、CNBC等外媒報導,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工信部(MIIT)已指示國內數家最大型電信商於2027年前逐步汰除用於核心電信基礎設施的外國晶片,英特爾和超微預料將受到最大衝擊。過去中國雖力圖降低對外國晶片的依賴,卻因缺乏優質國產晶片而受阻。不過,業者現在已有更多國內的替代採購選擇,反映中國製晶片的品質或許已變得更加穩定、良好。據悉,中國當局勒令國營電信營運商檢查其網絡是否大量使用非中國製晶片,並要求在期限前汰換。
英特爾股價則下挫5.16%,收35.69美元。(本文由 MoneyDJ新聞 授權轉載
去年AI PC(搭載人工智慧的個人電腦)概念浮上檯面時,尚未有明確定義,如今英特爾與微軟聯手搶下話語權,共同定義AI PC須滿足3項基本條件:能運行微軟AI助理Copilot、配備微軟Copilot實體鍵、內建神經處理單元(NPU)。googletag.cmd.push(function() { googletag.display(div-gpt-ad-1703223425197-0); }); 英特爾新款AI加速器Gaudi 3採用台積電5奈米製程生產,即使與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的產品相比也毫不遜色。
超微(AMD)今年下半年有望推出Strix Point(Ryzen 8050系列)晶片,算力有機會達45至50 TOPS。從品牌廠角度來看,宏碁認為,大部分AI PC晶片將在今年下半年推出,但搭載新款NPU的筆電要等到2024年底或2025年初,預期2025年殺手級應用推出後,將帶動軟體與硬體效能同步,較有機會放大AI PC出貨量。
短期AI PC在消費市場的滲透率高於商用市場,長期則以商用滲透率較高。除了出貨量成長,新的AI PC價格較高,有望為PC及相關零組件供應商帶來更多機會。根據研究機構IDC最新統計,2024年第一季全球PC出貨量達5,980萬台、年增1.5%,重返正成長,且直逼2019年第一季的6,050萬台,回到疫情前水準,主要因為去年第一季基期較低、歐美通貨膨脹趨緩。英特爾規劃2024年底推出的Lunar Lake晶片,NPU算力將達45 TOPS。
IDC全球行動裝置追蹤研究經理烏布拉尼(Jitesh Ubrani)表示,雖然中國市場通縮壓力仍在,但隨著新款的AI PC將於今年稍後開始放量出貨,加上企業換機週期啟動,看好今年PC市場將持續復甦。代工廠廣達預期今年PC出貨量將持平,AI PC帶動硬體規格與售價提高,在市況低迷下,須2025年消費市場才會放量,商務機種則是今年下半年就有機會。
英特爾上週推出新一代人工智慧(AI)晶片 Gaudi 3,掀起 AI PC 晶片算力大戰新話題。PC 品牌與代工廠普遍預期,今年 AI PC 滲透率僅低個位數(約 1% 至 3%),但隨著新晶片推出、殺手級應用浮現,2025 年 AI PC 有望大量成長。
惠普(HP)認為,AI PC滲透率提高,有助於帶動PC平均價格成長5%至10%。華碩指出,今年下半年各家業者推出的AI PC較符合市場期待,2024年AI PC滲透率約低個位數,2025年將達中個位數(約4%至6%)。
留言0